图片源于:https://www.thecity.nyc/2025/04/21/chinatown-tarrifs-covid-congestion-pricing-manhattan/
在最近的一个星期二,位于曼哈顿下城唐人街的恒兴杂货店的一名员工正在忙着将发票上的商品划掉,这时两名送货员正推着装有干枸杞、红枣和竹叶的箱子进来。
每个箱子上都有三个共同的字样:“中国制造”。
店内从上到下摆满了药用植物和干海鲜的袋子、箱子和罐子——大多数都是难以在国际社会找到的进口特产,尤其是在城市最古老的唐人街这样的华人聚集地。
“我们像生命取决于此般囤积货物,大家购买货物的态度也是如此,”恒兴的员工用粤语说道,他注意到一些商品的价格已经开始上涨。“人人都在忙着购买,因为我们可能很快就买不到了。”
在唐人街,各种文化的中坚力量,比如药材商和干海鲜供应商,表示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特朗普总统对中国商品施加的关税压力。
唐人街的中医师和药材商于2025年4月15日谈及关税对其小型企业的影响。
从特朗普在四月初宣布的34%的关税开始,迅速上升至145%——使得许多地方企业在这场不稳定的风暴中陷入困惑、焦虑和混乱。
一些人说,他们早在这个月开始囤积货物,而另一些人则缺乏空间或资金。
尽管有一些商家表示,过去一周由于恐慌购买而体验了销售激增,但他们担心这将很快大幅下降,因为价格正在上涨。
所有人都十分担心唐人街是否能在遭受另一重创之后生存下来。
“现在尤其在唐人街真的很艰难,”54岁的陈荣(Ronald Chen)说,他是位于伊丽莎白街的唐仁药房的第二代老板,唐仁药房是该社区中最古老的中医诊所之一。“我觉得唐人街可能要消失了。”
与相邻的小意大利不同,后者已经主要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唐人街仍然是世界各地华人最大的、最密集的聚集地之一——即使日益上涨的租金威胁着将他们赶走。
尽管靠近运河和莫特街的面向游客的商店仍有不错的客流,但在社区其他部分主要服务华人移民的店主们早在 COVID 之前就已经在努力摆脱困境,而 COVID 对曼哈顿的唐人街及其小型企业造成了特别沉重的打击。
唐人街的药材商谈论了关税对他们小型企业的影响,时间是2025年4月15日。
此外,他们表示,1月份实施的拥堵定价给来自外区和新泽西的客户提供了另一个理由,让他们更多地光顾中国社区而不是曼哈顿。
他们担心,这些关税可能会将他们的事业推向边缘。
“这个诊所有点老——32年了——但如今对我们来说是最糟糕的时刻。”陈说,他估计自拥堵定价生效以来,他的新泽西客户已经损失了约一半。“现在的唐人街周末,真的很安静,非常安静。多重因素同时影响着我们。”
陈说,虽然他的针灸业务约占他客户的一半,另一半的客户是为了药材而来——除了美国人参,所有的药材都来自中国。
他注意到,一些批发商已经将他们的存货价格提高了20%,以帮助弥补145%的关税——而这将很快传导到他这样的中小企业上。
“如果我能忍耐,我会忍耐,”陈说,尽管到目前为止他将医疗咨询和药方的费用维持在约40美元不变。
保持价格合理一直是像陈这样的企业的关键,这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经济实惠的替代选择,而西方医学通常要求患者通过复杂且昂贵的保险系统。
许多卖家预计,批发价格将在约一个月内匹配145%的关税。到那时,陈说他的50%利润率根本无法覆盖药材的成本,尽管他的一个批发商已经表示愿意帮助承担部分费用。
“那么我应该收多少钱呢?你告诉我,”他说。“假设成本是20美元,那么成本现在变成了多少?20美元变成45美元。如果加上我原本的所谓利润——20美元,那么三天的药材的费用会达到60美元,这些老年人会立刻杀了我。他们肯定不来。”
唐人街的药材商谈论了关税对他们小型企业的影响,时间是2025年4月15日。
与此同时,他正在尽可能多地囤积货物,尽管一些供应商已经开始缺货。
“这会完蛋的。我告诉你,伙计,你根本赚不到利润,连生计都无法维持,”陈说。“我已经准备好放下卷闸门,等待关税再次回落。”
‘唐人街将会变成鬼城’
就在唐仁药房的街角,位于亨斯特街的好食品超市(Ho Foods Mart)内,工作人员何凯(Kai Sun Ho)刚刚喘了一口气,正值一个下午的人潮涌入商店。
“最近几天的繁忙——我不知道这些人从哪里来。自从拥堵定价实施以来,整个唐人街安静了很多,”何用粤语说道。“现在大家都在恐慌购物——非常强烈。”
但是何说,他不指望这种热闹能持续,尤其是如果进口停止的话。从他所听到的干海鲜和药用植物批发商那里,许多人现在对进口商品的关税溢价感到紧张,尤其是不知道客户是否能够承担库存的费用。
“再过一两个月,唐人街会变成鬼城。”何说。“一旦我们卖光剩下的货物,我们将无法再卖任何东西。所有商店都将不得不关门。”
在东博物街,远离风景名胜区的边缘,唐人街的商家表示,自COVID以来,生意就已经下降,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华人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在其他地方消费他们的资金。
“所有年轻人都去皇后区、法拉盛、长岛城和布鲁克林了。这里就只剩下老移民——这些人如今也买不起什么。”40岁的严芬(Yan Fen Lei)在和她的姐姐一起经营海洋珍宝和草药贸易公司之余,还在一家餐馆担任五天的主持人。
唐人街的药材商严芬谈论了关税对她业务的影响,时间是2025年4月15日。
批发价格已经比平时贵,但是严芬表示,她只能一日一日地过,同时努力保持价格尽可能实惠。
“囤积这种商品的成本非常高。我们能拿出这么多吗?然后放在哪里呢?那又是额外的费用,”严芬说,用粤语说道。“我们没有赚到更多的钱。普通人需花更多的钱,他们的购买力正在下降。这就是国家对普通人民施加的压力。”
在厄尔德里奇街再向东几个街区,HK Herbal的所有者赵文生(Vincent Zhao)将手机屏幕转向我,显示他刚从批发供应商那里收到的微信信息。
信息内容用中文写道:“在贸易战影响之下,关税现在高达145%。为了确保每个人的业务能尽可能正常运转,请不要恐慌性囤积。”
批发商表示,他们将限制供应,以满足其最老客户的需求,而且价格将根据市场每日波动。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时刻,我们请求你们理解,”这条信息继续说道。“我们正在竭尽所能来分配我们的资源,与你们共同应对这个严峻的挑战。”
赵文生表示,他尚未改变批发采购的节奏,他仍然每周大约进货一次,即便他的批发商告知他,其他人已经急于囤积。
“即使是那些通常不买那么多的人,突然间也买了很多。但我们没有那样做。我们还是会按需购买,”他说,赵文生在过去20年里从洗碗工一路奋斗而上。“我真的能囤积多少呢?哪天足够,一天不够,根本无法跟上。”
现年60岁的赵说,他现在每天有约十几个顾客——大多数是购买15美元药用茶包的常客。
“无论什么都将会发生。如果东西变贵,那就是变贵。如果没人来,那就没人来,”赵说。“如果我们倒下,大家都会倒下。所以我想,那就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