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innipeg.citynews.ca/2025/04/04/winnipeg-2spirit-dancer-powwow-gender/
克里斯滕·麦凯的绘画传达了所有的信息。
左侧展示了一位土著女性的圆舞曲服饰:简单设计和克制的色彩搭配的衣服。
一条珠子项链,铃铛的排列,腰带上藏着的白鼬毛。
右侧是男性的服饰:衣服的颜色更深,图案更为生动。
裤子腿部和手腕上都有流苏;头发和肩上有羽毛,配有一个相匹配的背包,背景是一种霓虹粉色。
这是麦凯对双灵身份的视觉表现——她的自我认同,她的感受,以及她是谁——左右两半形成了一个整体。
麦凯说:“在这幅画中,我画出了我所跳的女性形象。”
“但我也画出了我将来会以男性身份跳舞的形象。”
“我进入(圆舞曲)圈子时是两者的结合。但现在,我穿着的是代表身份的铃铛裙。
总有一天,我会穿上这个男性服饰,那将会是将这两种精神结合在一起的药力。”
“二灵”这一广泛的术语用于描述一个既有女性也有男性灵魂的土著人。
这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身份——不仅仅是性别身份。
麦凯,作为阿尼希那贝人,描述双灵身份为“事物的二重性”。
“白天与黑夜,它是白色与黑色,它是男性与女性。”
这种更具精神意义的性别理解在一个大多以二元对立定义的世界中可能会变得棘手。
麦凯表示,二元性别并不总是存在于她的阿尼希那贝文化中。
“几百年前,我们聚集在一起时,是以我们最感舒适的方式聚集的。
那时,我们的女性会以更男性化的方式行走,而我们的男性也会以更女性化的方式行走。”
麦凯表示,非土著世界对将事物限制为二元性的痴迷渗透到土著思想中,这主要是由于寄宿学校的影响。
“因此,女孩在这里,男孩在那里,”她解释说。
“我认为,这种思维被渗透到我们人民的思想中。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很多人都被性别分开。”
双灵艺术家和舞者克里斯滕·麦凯表示,她不会让性别定义她可以跳舞的地方。
温尼伯的长者和知识守护者夏洛特·诺林表示:“我们在很多年里被压制。
然后大约40、50年前,我们的人民开始重新走出来。那时我们没有‘二灵’这个称呼。”
诺林说,尽管“二灵”这一术语是在1990年提出的,但二灵的人一直存在。
“在我们的伊尼纽或克里传统中,我们不称自己为二灵,而是称为那些在两个世界间行走的人——具有男性和女性创作特质的人。
不仅仅是人类,而是创造。”
诺林,74岁,表示不清楚关于在圆舞曲中包含二灵人讨论为何开始。
她只是希望他们的空间能得到保护。
“我们一直是整个圆舞曲场景的一部分,今后也将继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诺林说。
“我们只是想要平等。让我们存在。让我们与您分享我们的恩赐。”
在曼尼托巴的圆舞曲季节开始时,麦凯对此深有感触。
并不是所有的圆舞曲都有二灵类别,有些则完全专门为二灵人而设。
但麦凯表示,她不会让性别定义自己,她会尽可能参加每一个圆舞曲。
“我会带上这两套服装参加那些圆舞曲,我会在其中两种特别的舞蹈中一起表演。”
“无论是否设有二灵特别项目,我都被纳入其中。
我们的二灵人是药力人。我们是帮助者。我们是非常神圣的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在那个圈子里,因为这是我们从我们二灵的祖母那里得到的教导,正是在那个圈子里我们才能闪耀最明亮,”麦凯说。
“在那圈子里,我们得以做自己。以那种方式无所畏惧地展现自己,在那里我们是为了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