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edmontonjournal.com/opinion/columnists/opinion-edmontons-quarters-lrt-station-inspires-and-disappoints
2023年3月21日的早晨,埃德蒙顿的阳光格外明媚,天空高远而晴朗,白云懒洋洋地漂浮着,就像一幅画在城市上空缓缓展开。
我乘坐着埃德蒙顿的谷线轻轨,在这个城市的街道和小巷中穿梭,沿途的风景像往常一样熟悉而宁静。
窗外的景色迅速掠过,随着它的流逝,我的心情也随之高涨,似乎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处的脉动。
当我抵达四季站时,我下了火车,沿着102街走向贾斯珀大街的公交车站,准备去食物银行做志愿者。
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
当我回头望向隧道的入口时,眼前的景象让我停下了脚步,久久凝视。
在隧道的入口处,四个气势磅礴的汉字赫然耸立——“天下为公”。
这四个字意为“世界属于公众”,字迹雕刻得硬朗有力,散发着一种无形的力量,仿佛在召唤每一位路过的人驻足观望。
这不仅是一种视觉冲击,更是一种与灵魂深处的共鸣。
数千年来,中国民族倡导公平、正义,以及和谐社会的理想,而“天下为公”的精神,正是这种价值观的体现。
这些字就像一道光束,穿越时空,照亮了古今。
在这里,凝视着这些字,我不禁感到一阵自豪。
它们不仅仅是雕刻在拱门上的文字,而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对公平与和谐的向往。
它们深深印刻在我心中,提醒我即使在北美,我仍然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温暖。
然而,当我的目光转向隧道的西侧时,那种自豪感和钦佩感逐渐转变为一阵失落。
隧道侧墙和天花板的设计,似乎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冷淡的混凝土和单调的钢丝网缺乏温暖与生气。
这里没有任何中国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这与中国文化中心和联邦广场的周边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尤其是,单调的设计使得“天下为公”所传达的文化氛围显得格外突兀。
在那一刻,我默默许下了心愿:如果隧道的顶部能够有些文化装饰,也许它就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或许可以用象征中国热情和壮丽的绯红色,或许可以用象征和谐与希望的吉祥云图案,
又或许能够通过复杂的浮雕,雕刻出中国文明的智慧。
这样的设计无疑会把这个隧道从冷冰冰的结构,转变为文化与时间对话的桥梁。
这将承载着历史的沉重与文化的深邃,成为每个经过的人心中永恒的视觉记忆。
每当有人经过时,他们都会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温暖以及“天下为公”所蕴含的深远思想,流淌在这座城市的脉络中,源远流长。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站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我默默祈祷:愿这座城市通过开放与包容,绽放出新的光辉;
愿中国文化在这片加拿大的土地上留下更深刻的印记。
让“天下为公”的理念不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这座城市多元文化的深厚象征,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和谐、包容和公正的未来。
就在此时,5号公交车的到来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登上了公交车,继续前往食物银行做志愿者。然而,关于隧道设计的思考仍在我脑海中萦绕。
我决定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激发讨论,并提升人们对这座城市文化发展的关注。
让我们共同思考,如何让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散发出浓厚的多元文化气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洛燕戬曾在上海的设计研究院担任高级工程师,专注于地铁系统、城市隧道和岩土工程的设计与咨询。
目前,他是埃德蒙顿华人作家俱乐部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