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过经济工具应对贸易限制,中欧加关系受到影响

图片源于:https://moderndiplomacy.eu/2025/02/17/the-power-play-how-china-wields-its-retaliatory-influence/

中国对欧盟和加拿大的调查显示其在应对贸易限制或外交政策行动方面的准备。 这些行动突显了贸易和外交在塑造国际关系中的联系。

在特朗普总统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关税后,中国商务部宣布计划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投诉,并采取“相应反制措施”以保护其权利和利益。

虽然全球关注特朗普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影响及其对相关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冲击,但中国的应对措施值得进一步探讨,尤其是以欧盟为例,以及印度等国家如何在多样化方面效法。

2024年12月25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延长对来自欧盟的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三个月。这项从1月5日开始的调查,原定一年内完成,现在将延长至4月5日。 此次调查普遍被解读为法国支持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征收关税的结果。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将此次调查称为“纯粹的报复”。

在此之前,2024年8月21日,中国针对欧盟开始了奶制品调查,重点关注几种类型的欧盟奶酪以及脂肪含量超过10%的液态牛奶和奶油。 中国特别质疑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下的某些国家和地区项目及补贴。

在调查开始之初,欧盟委员会首次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挑战,而不是等待对欧盟实施贸易制裁的后果。

2024年6月,中国针对欧盟进口的猪肉和猪副产品发布了相关通知。此外,2024年9月初,中国还宣布对加拿大进口的菜籽进行反倾销调查,以回应加拿大计划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钢铁和铝材征收关税的行为。

有趣的是,关于中国针对加拿大的报复行为,根据中国的进口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里,中国已在菜籽油的进口来源上实现多样化。 俄罗斯成为中国菜籽油的主要进口来源,其在中国菜籽油全球总进口中所占份额从2019年的10%增加到2023年的56%。

在进口价值方面,2023年从俄罗斯进口该商品的金额为15亿美元,而2019年则为1.26亿美元。与此相比,2029年加拿大在中国菜籽油总进口中的比例高达59%,但在2023年已降至仅6%,进口金额也仅为154万美元。

针对欧盟白兰地案件的调查表明中国愿意进行报复,尽管法国在2019年占据中国白兰地全球进口的98%市场份额,价值为10亿美元,在2023年这一数字上升至99%,达到17亿美元。

那么,中国在这一特定案例中什么权利进行针对主要进口来源的报复?答案在于,中国的战略是拥有国内的自给自足以迎合国内的需求。

中国的国内白兰地生产情况令人瞩目。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增加和政府对地方企业的支持,中国的白兰地及相关烈酒的生产在近年来显著增加。

中国制造商正加快步伐,以提供对欧盟白兰地的竞争替代品,尽管白兰地仍然是来自法国的高档进口商品。以其低单位定价,长沙创宇(Changyu)作为中国一大白兰地制造商,仅占整体销售价值的3.7%。即便如此,它在中国的白兰地消费量中却占到了大约50%。

在这一领域的中国本土玩家包括长沙创宇、通化葡萄酒公司、长城葡萄酒公司(中粮的子公司)、新疆的维龙葡萄酒公司以及与法国伙伴合资的朝代酿酒集团等,这些公司为中国白兰地市场的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例如,长沙创宇的Koya白兰地已在英国等全球市场推出。

为了借助中欧贸易摩擦, 俄罗斯的猪肉生产商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占领中国10%的猪肉进口市场。 在中国批准三家俄罗斯生产商向价值35亿美元的中国猪肉进口市场销售之前,俄罗斯实际上并未向中国出口任何猪肉。

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由于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中国在2024年6月增加了从俄罗斯进口猪肉的数量,作为多样化的努力。到2024年9月,该进口量已超过3万吨, 中国重新开放对俄罗斯猪肉市场,一举成为俄罗斯猪肉产品的三大买家之一。

中国在应对贸易争端和政治问题时采取的报复措施可能会显著扰乱全球贸易。 欧盟和加拿大的出口商,尤其是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将受到严重打击。

这些举措可能会在全球供应链中造成连锁反应,增加贸易不确定性,影响价格和供给。 如果紧张局势升级,地缘政治形势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可能会有更多反制措施随之而来。

中国对替代进口来源和国内生产的依赖预计会将其冲击缓冲,从而降低与其贸易伙伴的影响。

中国通过本土生产和与盟友替代进口来源所获得的反制能力,使其能够在选择的领域施加出口管制。 最近的例子是2024年12月1日起生效的“新出口管制框架”的实施。

这一框架包括了双用途产品出口管制的条例及双用途产品的出口控制清单, 在实施两天后,中国已对镓、锗、锑、锗等产品实施出口管制。

中国在全球精炼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约占90%的产能。 这集中程度引发了有关潜在供应链脆弱性和地缘政治依赖的警报。

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正在加强本国的精炼能力。 到2025年,运营澳大利亚Mount Weld矿山和浓缩厂的Lynas预计将完成扩建项目,每年生产1.2万吨NdPr产品。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2024年矿物商品摘要,中国在锑(48%)、铋(80%)、镓(98%)、石墨(77%)、稀土化合物和金属(69%)、钨(81%)、钒(68%)等领域的主要生产者地位仍然显著。

随着美国加速对芯片的出口管制以反制中国,中国则在2025年1月2日将10家美国实体列入“失信实体清单”,并将28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在中西方国家之间加剧的贸易和技术摩擦的情况下,影响印度的情况常被概括为损害其利益。但具体来看,印度部分关键矿物的进口来源多样化。例如,印度的锑进口来源于澳大利亚和阿曼等国,除了中国以外,镓主要从俄罗斯进口,锗则从法国进口,石墨则来自英国。

此外,在关注印度经济利益的背景下,还需考虑重要矿物的进口量。 根据DGCIS的数据,在2024年4月至10月期间,印度分别进口镓和锗价值70,000美元。

在这方面,除了拥有与进口需求相适应的替代供应商,印度在政策倡议上也积极努力。 供应链韧性已成为政策制定者的重心,体现在《印太经济框架(IPEF)》下的进展上。

供应链韧性协议第二支柱第10条要求IPEF合作伙伴识别关键行业或重要商品,以确保国家安全、公共健康及安全,防止重大或广泛的经济干扰。

尽管中国的报复力量正从其多元化的进口来源和国内能力中获得显著力量,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印度等国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致力于提升国内制造能力并与外资参与者积极合作,将多样化或替代进口来源集中在贸易战持续关注的领域,并给予印度经济所需的支持,体现在2025-2026年预算中降低包括关键矿物的关税。

Yang Lei

Yang Lei's career in journalism is a testament to her adaptability and curiosity. She has covered a wide array of topics, from local politics to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Yang's reporting is always fresh and informative, offering new perspectives to her reader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