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与美国的冰breaker计划面临贸易战威胁

图片源于:https://foreignpolicy.com/2025/02/17/canada-trump-icebreakers-ice-pact/

加拿大与芬兰的联合努力希望开启美国造船业的新纪元——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冰breaker舰队,以帮助北美捍卫其北极水域。

然而,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民族主义可能会将整个计划置于危险之中。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将其北美和欧洲的盟友推向全球贸易战的边缘。

面对25%的钢铝关税以及额外的25%关税,加拿大正处于枪口之下:其领导者正在进行游说,以避免经济战争的爆发。

在总统对其北方邻国的强硬贸易政策的理由中,他一再坚持控制北极是白宫的紧急优先事项。

高北极的关键矿产资源以及抵御中国对这片冰封水域控制的愿望都是该政府声称要吞并加拿大并夺取格林兰的理由。

但特朗普继承了一项计划,旨在帮助美国在不扩张国土的情况下获取和保护资源丰富的北方,并与北京在北极的战略雄心展开竞争。

如果这一协议得以实施,甚至可以帮助美国建立一个新的造船厂,以生产海军急需的舰船。

但如果白宫决定继续进行贸易战争,这些计划可能会被搁置。

2023年7月,时任美国总统的乔·拜登宣布签署ICE Pact,与加拿大和芬兰建立伙伴关系,以“共同合作生产极地冰breaker和其他能力”。

拜登当时表示,这一协议对于更高效、更低成本地建造更多冰breaker至关重要。

这将对“支持国家在极地地区的经济、商业、海洋和国家安全需求”至关重要。

然而,尽管如此,美国仍然远远落后。

根据2023年的评估,美国海岸警卫队大约需要八到九艘新冰breaker以完成其在北极和南极的任务。

“我们达到需要的地方了吗?”美国海岸警卫队前指挥官琳达·法根在去年年底的哈利法克国际安全论坛上问道。

“简短的回答是:我们落后了。”

在冬季,北极航道需要使用重型冰breaker才能通行并护送其他船只——无论是商业、科学、军事还是游轮。

即便在夏季,通常也需要中型冰breaker以确保安全通行。

(尽管北极正在变暖,但尚不清楚北极夏季是否会出现完全无冰的日子。)

俄罗斯和中国都拥有能够在北极运输货物、研究人员和军事资产的冰breaker。

这种差距意味着华盛顿再也不能继续忽视这一点。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落后了。”法根继续说道。“这不仅仅是阿拉斯加的问题。这是一个关乎美国主权和国防的问题。”

加拿大的冰breaker能力比美国多,但差距不大:仅拥有两艘重型和七艘中型冰breaker,尽管渥太华正在努力更换其老旧的船只。

(“比起一艘,拥有两艘也没什么值得自豪的,”加拿大国防部长比尔·布莱尔在法根身旁打趣称。)

芬兰的情况也是如此,拥有八艘冰breaker,而丹麦和瑞典在两国之间也有几艘。

相比之下,俄罗斯运营大约40艘冰breaker,其中几艘是核动力的。

中国被描述为“近北极国家”,拥有三艘中型冰breaker,并正在开发一艘核动力重型冰breaker。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表示,二者将在冰breaker领域内加强合作,包括在北极开放“极地丝绸之路”的意图。

“大国竞争对手在北极的影响力增长是由于他们冰breaker舰队的迅速扩张所推动的。”达维公司的首席传播官保罗·巴雷特告诉《外交政策》。

达维是一家位于魁北克的公司,负责设计和建造加拿大下一代冰breaker,这些冰breaker很可能成为ICE Pact计划的核心。

巴雷特表示:“尽管采取了雄心勃勃的造船计划,但西方仍然严重处于劣势。”

新任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也在原则上同意这一观点。

他在布鲁塞尔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需要大幅提高造船和潜艇的能力,不仅为了我们自己,还要履行对盟友的义务。”

赫格塞斯提到,五角大楼的“膨胀”问题,感叹先进系统通常需要七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随着争夺关键航道和战略资源的战斗愈演愈烈,弥补这一能力差距变得越来越重要。

2013年,美国制定了建造四到五艘新的重型冰breaker的计划,随后还有一些中型冰breaker。

然而,这些船只受到多重延误的困扰,预计最早也要到2029年才能投入使用。

ICE Pact的想法是帮助以更快,更低成本建造更多的船只。

去年夏季,在北约峰会的边缘,三国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详细说明了三国如何在这些船只的技术方面交流敏感甚至机密的信息;如何建立实际建造船只的供应链;以及如何交换受过培训的人员以参与这些项目。

加拿大已经拥有多家可以生产这些冰breaker的造船厂,而芬兰则拥有庞大的造船工业基础和世界领先的公司——瓦尔斯蒂拉生产一些世界上最强大的发动机,而阿克尔北极公司则在冰breaker的设计和测试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2023年,达维造船公司收购了赫尔辛基造船厂,该厂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冰船制造商。

该公司近几年陷入困境,因为其先后被俄罗斯国有公司——首先是国有船舶建造集团公司,然后是私人控股公司所拥有。

西方制裁限制了其运营能力,尤其是在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之后。

通过收购芬兰船厂,达维为加拿大与芬兰之间的正式合作奠定了基础,后者是北约的新成员。

考虑到特朗普重返总统职位后曾威胁要对加拿大和欧洲造成经济破坏——甚至威胁要占领北方领土,声称与美国的国家利益有关——ICE Pact似乎代表了一线希望。

政府官员和业界人士告诉《外交政策》,加拿大正在努力比最初计划的更快实施ICE Pact。

“特朗普对于ICE Pact非常非常非常感兴趣,”加拿大外交部长梅兰妮·乔利在去年12月的一个蒙特利尔外交关系委员会活动上说道。

当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及其财政部长在12月前往马阿拉歌与特朗普进行会晤——该行程旨在阻止特朗普曾承诺的一系列关税时,冰breaker交易已在桌上。

乔利回忆道,唯一的问题是这项计划未能进一步推动。

“他想确保我们能做得更多。”

布莱尔承认,各国造船业确实面临“一些真正的挑战”,并表示该协议将有助于在三国之间分享“能力和设计”。

“我们都感到一种紧迫感,”他表示。

然而,在1月底,特朗普的口吻发生了变化。

在就职几天后的一次简报会上,特朗普宣布美国将获得40艘新的“大型冰breaker”。

“很大的,”但他没有说明打算从哪里获得这些冰breaker。

相反,特朗普将ICE Pact重新框定为美国的净损失。

“突然间,加拿大想要参与这笔交易,”特朗普对记者表示。“我说,‘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然而,实际上:ICE Pact可能意味着美国国内生产能力的增加。

今年,巴雷特表示:“达维希望收购一家已建立的美国造船公司,以增强美国快速投产冰breaker和其他专用船舶的能力。”

将这三个国家联系起来——共享投资、工业基础、设计和技术——可能意味着“美国和西方造船行业的复兴”。

与特朗普坚持认为加拿大正在这笔交易上搭便车相反,加拿大的一位官员告诉《外交政策》,ICE Pact可能为美国带来重大经济机遇。

“这里的一个目标不仅是专注于ICE Pact的三方合作——而是,最终,建立一个市场,”一位加拿大官员在背景简报中告诉《外交政策》。

尽管渥太华对阻止贸易战持乐观态度,但特朗普仍宣布计划对加拿大进口征收25%的关税。

特鲁多政府在与特朗普进行一系列最后时刻的通话后,获得了对这些关税30天的宽限期,但随后又面临着一套新的铝和钢关税,以及即将到来的25%的一般关税。

在1月份被问及关税会对冰breaker交易产生什么影响时,加拿大官员明确表示,经济措施对几乎所有依赖紧密整合的美加供应链的方面都造成了伤害。

放慢,甚至冻结这项造船计划可能会延迟开发由融化的北极所揭示的自然资源的努力。

据估计,北极可能蕴藏着全球五分之一的天然气储量,以及更小比例的全球石油储量和大量关键矿产的储备。

如果北美在北方没有足够的海军存在,这也将给莫斯科和北京在北极加强其活动的绿灯。

就在上个月,美国和加拿大的战斗机被紧急调动,以应对飞入国际空域的俄罗斯战斗机。

冰breaker是进入北极所必需的核心能力,但它们并不是唯一的。

去年底,加拿大公布了其北极外交政策,主要旨在对抗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方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该政策详细列出了“许多潜在威胁”,从北极上空增加的俄罗斯空中活动到双用途中国“研究船和监视平台[被]用于收集北极水域的数据”。

正如马修·福纳尤尔和艾丹·鲍尔斯-里格斯在《外交政策》上去年撰文所述:“ICE Pact是在削弱中国造船主导地位方面的一步创新之举。”

“这是一项我们需要完成的事情,”育空省省长兰杰·皮莱告诉《外交政策》。

皮莱表示,虽然冰breaker是至关重要的基础,但在北极投射力量以防范外来威胁、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并帮助建设居住在普遍寒冷地区的基础设施——这将意味着港口、基地、道路、光纤电缆以及其他海军资产,如潜艇。

“现在有一个机会,”皮莱说。“我认为我们甚至可以加快速度。”

Li Hua

Li Hua is a distinguished journalist with a career spanning over a decade. Her work has taken her across continents, covering stories that range from local cultural events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upheavals. Li's dedication to uncovering the truth and her ability to engage readers with compelling narratives have earned her numerous accolade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