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pbs.org/newshour/science/analysis-is-china-ready-to-lead-on-protecting-nature-at-the-upcoming-un-biodiversity-conference
随着世界评估埃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的成果,谈判代表们聚集在蒙特利尔,设定应对地球另一项危机的目标:生物物种的损失。
2022年12月7日,196个已批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将在蒙特利尔举行第15届缔约方会议(COP15)。
该公约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上通过,旨在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这包括地球上从基因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生命多样性。
如今,专家普遍认为生物多样性正面临风险。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过度捕猎、过度捕鱼和土地改造——物种以历史速率的50到100倍正在从地球上消失。
联合国称这种下降为“自然危机”。
这次会议原定于2020年在中国昆明召开,但由于COVID-19大流行而重新安排,部分谈判在线上进行。
中国将在蒙特利尔主导此次会议,设定议程和基调。这是中国首次主持有关环境的重大国际会议。
作为一名野生动物生态学家,我期待看到中国在全球领导角色中的表现。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如果问人们地球上野生物种最大的集中地在哪里,很多人会假设是雨林或热带珊瑚礁。
实际上,中国也富含自然资源。
中国拥有近38,000种高等植物——即树木、灌木和蕨类植物;超过8,100种脊椎动物物种;1400多种鸟类;以及20%的世界鱼类物种。
中国的许多野生物种是特有种,意味着它们只在中国存在。
中国包括世界四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一部分,这些地方拥有大数量的特有物种,并且面临严重风险。
这些地区包括印中地带、西南中国山脉、东喜马拉雅和中亚山脉,栖息着如大熊猫、亚洲黑熊、濒危的四川鹧鸪、西藏高山蟾蜍、四川蔓藤和金鹤等物种。
中国的保护记录
西方媒体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报道通常集中在该国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和其作为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角色上。
但中国对保护自然有其愿景,自2018年在上届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以来也取得了进展。
在那一年,中国领导人创造了“生态文明”这一术语,并将其写入国家宪法。
这表明对发展应考虑环境影响以及经济目标的认可。
到那时,中国已经建立了超过2,750个保护区,覆盖近15%的国土面积。
这些保护区是专门提供资金和管理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地方,同时也允许在其中某些指定区域内进行人类活动。
2021年,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正式增强这一体系,建立了一个涵盖88,000平方英里(227,000平方公里)的五个国家公园的网络——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系统。
中国也是全球森林面积扩展最快的国家。
仅在2013年至2017年期间,中国就对825万英亩(334万公顷)的光秃或耕地进行再造林——这一面积是整个美国国家森林系统的四倍。
中国的至少10种显著濒危物种正在走向恢复,包括大熊猫、亚洲冠鸮和埃利奥特雉。
更多改进空间
然而,中国还有许多改进的空间。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原始的爱知目标中,它在四个目标上的表现不佳——这些目标旨在促进可持续渔业、防止物种灭绝、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和保护脆弱生态系统。
例如,中国近50%的两栖动物受到威胁。
一些显著物种已被宣告灭绝,包括中国海牛、中国大刀鱼和扬子鳇鱼,以及白手长臂猿。
COVID-19大流行暴露了中国在合法和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中的核心角色,这威胁着许多濒危的哺乳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和鸟类。
作为回应,中国更新了1989年通过的《野生动物保护法》。
2020年2月24日,该法扩大至对将野生动物作为食品的贸易几乎全面禁止。
然而,现在,有关该禁令的修订可能削弱安保措施,例如放宽对圈养繁殖的限制。
中国近90%的草原退化,53%的沿海湿地退化。
自1950年以来,中国失去了80%的珊瑚礁和73%的红树林。
这些挑战突显了积极采取行动以保护国家剩余生物多样性强国的必要性。
COP15的目标
蒙特利尔会议的中心目标是通过2020年后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这一路线图旨在扩展此前会议提出的框架,包括2010年的爱知目标。
联合国报告称,各国未能在2020年之前达到任何一项爱知目标,尽管有六项目标部分达成。
拟议的新框架包括22个到2030年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到2050年需要实现的四个关键长期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保护生态系统;提高自然为人类提供的利益的多样性;确保在共享遗传资源(例如数字DNA测序数据)方面的公平;以及巩固资金承诺。
许多人将关注中国能否成功领导谈判并促进合作与共识。
一个中心挑战是如何为新框架中提出的宏伟努力提供资金。
环境倡导者呼吁富裕国家每年提供多达600亿美元,帮助低收入国家支付保护项目和遏制非法野生动物贩运的费用。
2021年,中国在这一方面迈出了一步,启动了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并向其贡献了2.3亿美元。
其他国家的承诺目前总额为每年52亿美元,主要来自法国、英国、日本和欧盟。
人们可能会质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项在60多个国家建设铁路、管道和公路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批评者认为,这导致了森林砍伐、洪水和其他有害的环境影响——包括在东南亚的珊瑚三角地带等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
中国已承诺在未来“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在2021年宣布禁止为海外新建煤电厂提供融资,这迄今已导致26座煤电厂的取消。
这只是一个开始,但中国在解决“一带一路”对全球影响方面还需要更多努力。
作为地球18%人口的家园和18.4%全球GDP的生产国,中国在保护自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我希望在蒙特利尔以及未来的岁月中,看到中国展现出大胆的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