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theglobeandmail.com/life/food-and-wine/the-chinese-restaurant-as-a-prairie-icon/article11646893/
在阿尔伯塔省的老斯镇,悬挂着“公共午餐咖啡馆”的字样,字迹虽然褪色,但昔日的光辉依然在。每个清晨,84岁的斯图尔特·黄都会走进祖父创办的这家中国餐馆。
斯图尔特·黄经营公共午餐咖啡馆长达26年,尽管他并不情愿地管理这家餐馆。
“我不是一个餐馆人,我的父亲是,”他回忆道,“我讨厌它。”如果有机会,他会立刻出售。
中国餐馆在草原地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前。在第一波中国移民中,许多人曾工作于铺设铁路,开办餐馆成为他们维持生计的最佳选择。像公共午餐这样的餐馆如今已经成为艾伯塔博物馆新展览“草地上的 chop suey”的支柱。
这个展览展示了那些餐馆及其家庭如何成为草原小镇的象征,并为新的加拿大社区提供了立足之地。
“我希望这个展览能强烈传达出这是一个加拿大故事,这是一个艾伯塔故事,”策展人林达·曾表示。
餐馆的兴起是在铁路建设后,许多中国劳工被引入并支付低于市场的工资。在历史政策的限制下,包括臭名昭著的入境费,这些移民的就业机会有限,也无法返回故乡。
“因此,他们被限制在服务行业工作,意味着洗衣店、杂货店和餐馆,”曾女士说,作为博物馆文化社区的策展人。
而黄先生的曾祖父并没有参与铁路建设,而是于1898年抵达老斯镇,并开设了该镇的第一家洗衣店。随后,他扩展经营,开设了烘焙店。
由于火灾烧毁了建筑,随后他们在街角重建了公共午餐咖啡馆,并于1918年在现址开业。
第一代华裔加拿大餐馆经营者们工作时间漫长,但他们的菜单,包括黄先生的,基本上并非中餐。
“我们询问了一件事:什么让一家中国餐馆成为中国餐馆?在早期,唯一的标准就是由中国人拥有,当然他们并不制作中国菜。”曾女士说道。
然而,菜单后来逐渐扩展。黄先生的餐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变得更加丰富,开始提供中餐,因为老斯镇有更多餐馆开业。
“我们必须扩展以提供不同种类的食物,以吸引顾客,保持顾客的兴趣,”他回忆道。
在1960年代,由于更多的中国移民到达加拿大,中餐(或一种西方版本的中餐)在阿尔伯塔省开始火爆起来。
1970年,威廉·周的祖父在阿尔伯塔省斯托尼普莱恩开设了“必胜客”。他开始在传统菜单中慢慢添加西方化的中餐,饮食包括汉堡和比萨。
“我认为这只是自中国食品以来的一个子集,许多人在这里成长,对这种西方化的中餐感到熟悉、热爱,他们称呼其为‘中餐’,”年轻的周先生说。
1975年,卡尔加里的银客饭店希望吸引更多顾客。业主之一的丈夫开始调试一种来自中国北方的食谱,这在他曾工作过的英国酒吧中得到了完善。
他的创作至今仍在菜单上,编号65:炸牛肉丝配辣椒酱——也就是“生姜牛肉”,如今是一道在阿尔伯塔处处可见的受欢迎的菜肴。
“中餐和任何民族食品是一样的,”银客饭店现任所有者周光表示,他是最初经营者的兄弟。“只要人们可以坐下来吃饭,这就能解决很多麻烦。”
曾女士的展览指出,这些餐馆是其他少数族裔的避风港——早期的拥有者因经济原因无法对种族歧视。”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障碍的减少,这些餐馆也依然存在。周先生仍然拥有这家餐馆,同时还兼任镇长。他说:“我想我祖父会为我成为斯托尼普莱恩的镇长而感到自豪,能够将他教给我们的东西传承给新一代孩子和孙辈。”
周和黄两家族在展览的筹备中帮助了曾女士,展览逐渐在小镇巡展,最后于本月在埃德蒙顿的博物馆揭幕。
尽管许多餐馆的老板已转行,但中国餐馆仍在小镇草原街景中占有一席之地。新一波的经营者已经进入,其中一些并非中国人。
在老斯镇,安德鲁和珍娜·关于1998年购买了黄先生曾经营的餐馆,成为第三代经营者。
同年,老斯镇向黄家颁发了一块纪念牌,祝贺他们一百年服务。关家在餐馆上方住着,与关先生的父母一起生活,已抚养了两个现已入大学的女儿。
经营仍然十分繁忙——每周七天,从早到晚不间断,食物也在不断演变。关先生提供银客饭店的创作生姜牛肉。
他和黄先生关系密切,黄先生经常提供建议,并每天都来这里吃早餐。
黄先生在自己的飞行学员班上是唯一的中国孩子,但他是在加拿大出生的,从小打冰球(并与那些对他进行种族侮辱的人斗争)。
他一生都在老斯镇生活,每天仍然光顾公共午餐,但他很高兴不再从事这个行业。
“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一个人能经营一家餐馆,他能做任何事情。但你那时没有选择,”黄先生说,谈到他曾祖父的时代。“当你来到这里时,你无法说语言,也没有受过教育。你还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