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nrdc.org/bio/julee-boan/canada-and-chinas-progress-toward-protecting-30-2030
中国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NBSAP)倡导全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强调全国性的行动和广泛的社会参与。
然而,有效的实施至关重要。
确保保护工作能够带来切实的成果,而不仅仅是数字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
此外,促进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促进跨部门合作是中国需要探索有效机制以应对这一挑战的领域。
加拿大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有效地承认,特别是与土著人民的伙伴关系将在国家履行其目标三承诺的能力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它所概述的一般行动显得模糊,缺乏时间表,并且不够坚定,通常以国家可能考虑未来采取行动的方式进行框架。
例如,尽管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识别出推动保护区发展的创新资金机会的必要性,但它并没有进一步阐明任何明确的财务路径。
面临的关键挑战和机遇是,基于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来指定受保护和保护的地区。
为了实现其30×30目标,加拿大和中国必须关注它们所保护地区的数量和质量。
尽管保护全球30%的陆地和海洋是维护全球生态健康的重要一步,但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不够。
最近的估计表明,全球必须保护44%的陆地才能真正保障生物多样性。
这两个国家必须确保优先保护高完整性地区,包括对生物多样性重要的土地和水域;生态代表性;良好连接;以及有效保护和管理。
全球范围内,保护区往往在保护成本较低和与开发冲突较小的地方建立。
这种做法使得许多重要生物多样性区域未能获得保护。
为了确保高保护价值地区的安全,应根据最新的生物多样性价值、社会经济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等其他因素,定期评估受保护和受保护地区的分布。
实际上,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约一半物种正在迁徙,许多物种正在向更高纬度迁移。
为了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保持有效,应该在保护区体系中增加冗余。
在中国,证据表明,保护区并不一定存在于物种最需要的地方。
例如,该国西部地区拥有最大的保护区集中地。
然而,许多受威胁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则分布在东部省份,那里受保护的区域较少。
为了应对这一点以及其他保护挑战,中国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制定了改善其努力有效性的行动。这包括改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监测和监督系统,评估濒危物种的保护效果。
作为这些努力的一部分,作为正式保护区的补充,中国计划建立650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和300个野生植物保护区。
在加拿大,以往建立保护区的方法主要集中于设置区域,而在多大程度上考虑它们在更大网络中的位置,以及它们是否承认土著权利和地位。
为了实现生物多样性、气候和土著人民的最大利益,加拿大在识别新区域和保护网络的过程中必须继续发展。
除了土著权利和地位外,选择过程中还应考虑以风险物种、代表性生态系统、完整的荒野、生态连接性和气候避难所(即目前或预计受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影响较小的区域)等因素为依据。